文章内容
住手!你这么消毒太危险了!

发布时间: 2024-03-09  被阅览数: 118  次 来源:中泰兴盛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疫情发展到现在,有句话大家可能已经都能熟读并背诵下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 分钟、 乙醚、75% 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这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里关于杀灭新型冠状病毒方法的描述,这句话就像一剂强心针,让我们知道自己在面对病毒时并非无能为力,而是手握着杀灭他们的武器。不过这句话没有告诉我们的是,这里提到的可以有效灭活病毒的方法同时也是有危险的。有些消毒剂暴露在空气中会挥发出有毒气体、可能引起中毒;有些可能让孩子过敏、起红疹,甚至引起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损伤。我有位同事就说,有人买了二氧化氯泡腾片溶解后放进加湿器里喷空气,结果被熏到流泪,还有人用 84 消毒液兑白醋,直接生成了有毒的氯气……这类过度消毒、不正确消毒的方式容易引发危险,今天咱们就这个问题,来严肃认真地聊一聊。世界卫生组织在《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对公众的建议》中,并没有把消毒纳入到公众的基本防护措施中来。而在世界卫生组织的 Facebook 主页关于如何防疫的回答中,有一段关于乙醚、75% 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消毒作用的阐述。不过,这句话的重点是在后半句。一方面,他们明确提示这些消毒剂直接作用于皮肤存在危险,另一方面,也没有说以上所有的消毒剂都可以被用于家用消毒。把化学消毒剂运用到家庭消毒场景,世界卫生组织至少是没有明确提倡过的。事实上,除了 56℃ 30 分钟的物理消毒方法外,其他 5 种化学消毒方法都存在危险性,即使被用于家庭消毒,也有很多事项需要被注意。我们知道,总共有 5 种化学消毒剂对于灭活病毒是有效的,这其中两种——乙醚和氯仿均属于国家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根据我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第十六条:个人不得购买第一类、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第十七条:购买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在购买前将所需购买的品种、数量,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也就是说,这两种消毒剂一般人买不到,用来居家消毒基本不可能,因此它们的毒性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不需要被过分担心的。但剩下的三种化学消毒剂:75% 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它们可以被购买、可能被用在家庭消毒的场景里,那也就——可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危害,下面咱们一个一个说。- 75% 乙醇,求你别再用它喷一切了 - 75% 乙醇,也就是 75% 浓度的酒精。它算是这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小的了,主要是通过使蛋白质变性以达到消毒的目的。酒精的主要缺点是容易挥发,浓度会迅速降低,因此并不具备持续性杀菌的效果。而且酒精具有脱脂作用,用在皮肤上会使皮肤感到干燥、刺激,而且对黏膜也有损害。如果佩戴橡胶制品如橡胶手套,也会因吸收酒精导致变质,降低保护性。▲ 图片来源:職業安全健康局另外,你可能以前经常用酒精喷外套,快别这么干了: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提示,酒精作为甲级易燃物品,是不能直接喷到衣服上的。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消毒剂使用指南》,酒精主要是用于手和皮肤消毒,或者较小物体的表面消毒,不可用于空气消毒。简而言之,咱们以后就别再拿酒精喷一切了:乙醇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 3.3%~19%,即使要用,也尽量采用擦拭而非喷洒方法,而且一定注意使用时要避开火源和热源。- 含氯消毒剂,可能引起中毒和次生危害 -含氯消毒剂也很常见,84 消毒液、漂白粉都属于这类,它在消毒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分解释放氯气,有严重的刺激性。因为毒性、危险性比较高,在配制、使用、存放等方面都需要格外注意。对于物体表面的消毒,含氯消毒剂的使用浓度是 500mg/L,使用时一定要看说明书的建议,严格计算用量。最重要的是,浓度不是越浓越好!不是越浓越好!不是越浓越好!很多人可能觉得浓度高一点没关系,但浓度高带来的不光是刺激性的问题,腐蚀性也会变强,甚至有中毒的风险。并且这类消毒剂是有保质期的,一般要求现用现配,配置分装的时候还要戴口罩、手套,避免溅入眼睛等等。▲ 图片来源:職業安全健康局这种消毒剂的安全使用是需要严格和谨慎的,因为一旦操作不规范就很容易引起危险:含氯消毒剂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挥发出氯气,对上呼吸道黏膜会造成有害影响。1 升空气中最多可允许含氯气 0.001 毫克,否则就会引起人体中毒。国家卫健委《消毒剂使用指南》中也提醒,如果在家里一定要使用含氯消毒剂,要注意严格遵守配制比例,分装、使用都要戴口罩、手套,最好佩戴护目镜,而且作为强氧化剂,含氯消毒剂不得与易燃物接触、远离火源,还要贴上明确标识加以区分。你可能会问,我家可以做到严格配比、注意防护,那每天用稀释后的 84 消毒液拖地、擦拭家具,是不是就没问题了?答案并没有这么简单。最近,中国著名儿科专家崔玉涛就提到,近期他频繁接到有些家长的问诊,说孩子就待在家里,哪儿没去,但突然出现莫名其妙的湿疹、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其实这些都跟家中频繁使用消毒剂有关。▲ 孩子胳膊上的红疹在一些含氯消毒剂在防疫中应该被如何合理使用的文献中也提到,过量使用含氯消毒剂可以使空气酸化,诱发多种呼吸道疾病,降低人体免疫力,尤其对孩子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是更容易造成损害的。另一个应该被关注的是含氯消毒剂可能带来的次生环境危害。2003 年非典期间,由于过度消毒,台湾淡水河及其支流被倒入了大量漂白水,导致含氯量过高,鱼群大量暴毙,直到半年后才恢复正常,对河川生态产生了明显冲击。在《非典期间滥用消毒剂的危害及正确使用》中也提到了含氯消毒剂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损害。或许,在 17 年后的新冠病毒肺炎下,这一问题仍然值得警醒和关注。- 过氧乙酸,可能引起皮炎、急性肺水肿-2003 年的“非典”中,过氧乙酸(CH3COOOH)作为卫生部首选消毒剂对控制病毒传播发挥了作用, 但消毒剂大量释放到室内外空气中, 也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调查“非典”期间消毒剂对人的影响,从 2003 年 12 月到 2004 年 1 月, 天津市发放了《过氧乙酸消毒剂对人体健康影响调查问卷表》,结果调查表中显示,40% 以上的人对过氧乙酸出现咳嗽症状,35% 以上的人感觉到眼睛不适。过氧乙酸主要用于物体表面消毒,含量要求是 0.1%~0.2%,而且喷洒、浸泡 30 分钟后还要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它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对人的皮肤、眼睛、呼吸道黏膜都有明显刺激作用。有文献报道过氧乙酸引起接触性皮炎、急性肺水肿、眼部损伤等。- 消毒不是必需的 -在《非典期间滥用消毒剂的危害和正确使用》一文中,学者们总结了非典时期消毒剂使用不当带来的危害,同时也提出了消毒剂正确使用的方法。其中在“要强调使用的针对性”这一部分,学者认为对细菌病毒所污染的环境、物品、器械等,应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采用正确的消毒方法,按规程要求严格实施消毒。而对预防消毒就应该采取适度适量的原则,根据季节、环境、人流、物流等因素有目的有选择地实施,不可盲从过滥。 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和控制中正确实施消毒措施》这篇文章里,学者直接讲明了:一般情况下, 只要没有明确的“非典”患者居住或接触过的场所,不一定都要进行消毒,主要以清洁卫生措施为主。2020 年 2 月 17 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预防性消毒指引(2.0 版)》,在第一条消毒原则中即提到,在没有出现病人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场所,通常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第二条则指明了:外环境原则上不需要消毒。▲ 图片来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所以,对于没有新冠病毒肺炎病人居住、接触的家庭场所,在未面临传染威胁或未进行人群密集型活动的情况下,其实消毒并不是必需的。居家防护做好通风、保持清洁,在家记得勤洗手即可。- 对物品的消毒,能用物理方法就别用化学消毒剂 -这是中国疾控中心提出的消毒剂使用原则:对物品的消毒,能用物理方法就不要用化学消毒剂。国家卫健委微博也强调了这一点,而且进一步细化了物理消毒方法:比如 56 摄氏度 30 分钟就能够杀灭病毒,餐具可以用开水煮 10 分钟的方式进行物理加温消毒。衣服并不是一定需要消毒的。对于不是在医院工作或者接触过高危环境的人,衣服成为传染介质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病毒脱离有机体后存活时间非常短)。冬天的大部分衣服其实不用频繁清洗,日常的外套,回家后直接挂在门口,把外面穿的衣服和家里穿的衣服分开就行,没有必要每天都对外套进行消毒处理。外出回家后如果非要给衣服消毒,也是物理消毒方法优先于化学消毒方法。只要衣服耐高温,就可以用 56℃ 30 分钟以上的方式洗涤消毒,如果有烘干机,也可以把温度调到 80℃ 以上,烘干 20 分钟达到消毒作用。实在要用化学消毒剂,也要提前知道他们的缺点:比如 84 消毒剂可能会让衣服褪色,季铵盐类消毒剂跟洗衣粉、肥皂这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起用,消毒和清洗都会失效,等于白洗。含苯酚类消毒剂的可能会有环保问题等等。- 合理消毒,不要过度 -北京疾控中心在 2 月 26 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一些常见的过度消毒的例子,建议民众警惕有害的过度消毒:给外卖快递包装消毒、鞋底消毒、车轱辘消毒、楼道空气消毒、空旷地面消毒等等,这些都属于过度消毒。发布会开完,发布这条消息的微博评论区就开起了吐槽大会:有人说单位进门前要给人全身喷酒精消毒;家里人说快递不让拆要放 5 天才能碰;目前洗手太频繁已经伤到手;回家要给鞋底高温消毒再喷一层酒精……看完这些微博,其实很能够理解大家对于疫情的紧张,但同时也明白,在紧张中保持清醒是难能可贵的。我们需要科学合理的防疫措施而不是过度消毒,需要理性看待而不是被恐惧加深恐慌。好了这篇文章就写到这里,有任何问题都欢迎在留言区留言,祝愿我们都平安健康~* 感谢原《中国消毒学杂志》主任杨华明对本文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巨波,王洪祥.常见环境消毒剂及含氯消毒剂在部队防疫中的合理使用[J].当代医学,2011,17(09):159.

[2] 蔡文锋,陈纯,王鸣.关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过度消毒[J/OL].热带医学杂志:1-6[2020-02-27].

[3] 马萍,刘晓平,马虹.非典期间滥用消毒剂的危害及正确使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3(09):127.

[4]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赵斌. 警惕过度消毒带来潜在生态风险[N]. 中国自然资源报,2020-02-25(003).

[5] 李松林. 过度消毒无异于散毒[N]. 中华工商时报,2020-02-26(003).

[6] 杨华明,李锡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和控制中正确实施消毒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06):9-10.

[7] 燕丽,白志鹏,高翔,刘光逊,王宗爽.过氧乙酸消毒剂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5(01):14-15.

[8] 马红蕾, 孔祥瑞, 马景学.过氧乙酸引起眼部损伤 1例报告.眼外伤 职业眼病杂志, 2003, 25( 6) :376.

[9] 廖德祥.过氧乙酸接触性皮炎 1 例.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4, 8 ( 2) :131-132. 

[10] 王群, 王爽.急性过氧乙酸中毒致急性肺水肿 1 例 .中国工业医学 杂志, 1997, 10(2) :75-126.

[11] 王俊萍, 申鲁生, 王俊霞.过氧乙酸中毒 1 例.小儿急救医学, 2003, 10( 6) :394. 

[12] 朱毅,舒为群,卓鉴波,张晓丽,郭佩刚.空气消毒剂亚慢性吸入毒性研究[J].卫生毒理学杂志,2002(02):96-97.

[13] 魏金锋,杨惠芳,罗丽萍,徐根林.过氧化氢亚急性吸入毒性研究[J].卫生毒理学杂志,1997(03):26-28+73.

[14] 孙晓芬,薛群力,陈川.医院化学消毒剂使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1):34-35.

[15] 職業安全健康局:《常用清潔劑的安全使用須知》

[16] 王亚洲,詹峰.消毒剂对不同材料表面大肠埃希菌生物膜的灭菌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3):1985-1986.

·  The End  ·撰文 盐丁丁呀设计 哪呢哪呢图片来源 VCG分享给正在过度消毒的朋友~


相关新闻
北京灭虫,杀蟑螂公司,北京灭虫公司,专业除虫,专业灭虫
北京灭虫,专业除虫,专业灭虫

中泰兴盛logo

版权所有:北京中泰兴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10594号

杀虫公司 除虫公司 灭虫公司 北京杀虫公司 北京除虫公司 北京灭虫公司 消杀公司 消毒公司

上一篇:别让消毒变“投毒”!快自查你家有没有踩雷

下一篇:消毒棚等消毒措施有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