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
发布时间: 2024-01-29 被阅览数: 188 次 来源:中泰兴盛 |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现代环境治理、文化强国、现代监管治理能力、家庭教育、经济增长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李佐军: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佐军表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支撑。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十四五”时期,需要从治理主体、治理手段和治理能力三方面着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充分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推动多主体共治。综合运用多种环境治理手段。不断强化非行政手段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在继续发挥好行政手段的同时,加强法治手段的作用。同时,大力发挥市场手段的作用,加快建设完善碳排放权市场、水权市场、碳汇市场等,引导各类企业和资本参与环境治理。利用信用手段,加快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稳定的中央和地方环境治理财政资金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环境治理领域。用绿色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环保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打造高水平的“环保铁军”。以此来不断加强环境治理能力建设。 摘编自《人民日报》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董向慧认为,在互联网、新媒体成为价值观传播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的背景下,在网络文化、数字创意文化成为极有潜力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业态前提下,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数字技术的优势,使其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最大增量”。在这其中,需要推动互联网成为弘扬和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坚实阵地,打造一批思想性、互动性、贴近性、用户黏性较强的网络传播和新媒体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互联网文化建设的方向,主动宣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奏响主旋律。也需要以互联网技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与水平。一方面,推动建立国家数字资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供给能力。另一方面,促进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公共文化体育馆等网络化、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发挥互联网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效用,提升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覆盖水平,有效弥合城乡、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程度,巩固和提升全面小康、数字小康建设的成就。最后要建设以创新为引领的网络文化内容生产体系,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大力发展新兴网络文化业态。 摘编自《光明日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研究员郭丽岩表示,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正是及时回应民生关切、切实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难点痛点问题的重要部署,这将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监管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重要政府职能,是优化资源配置与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制度条件。提升现代监管治理能力,一方面,要筑牢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法治基石,完善公平透明的竞争规则体系。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管执法效能,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管体系。同时,也要注意到,坚持监管规范与促进发展并重是提升现代监管治理能力的关键所在。确立产权有效激励制度是现代监管治理的制度基石。要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发挥大企业在融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有针对性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人才、技术、装备支持,推动大中小企业基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实现融通发展。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各类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现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是推进监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要扎实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健全营商环境评价制度,着力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 摘编自《经济日报》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杨乐认为,家庭教育已从传统家族观念下私人领域的事务逐步演变成现代社会中具备社会公共事业属性的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但也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要以新理念、新要求为指引,科学推动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家庭教育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通过家庭教育立法,尽快明确家庭教育的主管部门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配置相应的资源。其次要提供资源和制度保障。制定家庭教育经费保障和管理制度,将家庭教育专项经费纳入政府教育经费预算,为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提供财政性拨款。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师遴选和培养制度,对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人员等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升家庭教育队伍专业化水平。最后要坚持教育公平和弱势补偿原则。强化分类指导和支持,建立关爱救助机制,有计划地组织优质家庭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李春顶、裴韬武表示,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外贸三管齐下,必将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当前,消费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国内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但也要认识到,相较于发达经济体,我国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仍偏低,未来消费增长还有巨大空间。消费回升基础还不牢固,需要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针对不同群体构建起多层次的服务供给体系,加快新技术研发应用,培育新型消费市场,助推消费结构升级,引导现代服务向农村延伸拓展。同时,要科学布局和推进建设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新型基础设施,为未来的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也将成为投资增长的新动力。支持民营和境外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运营,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融资渠道。发挥社会资本助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政府层面应着力于降低社会资本的各类市场准入门槛,降低长期融资成本。同时,完善法律保障,确保社会资本的合法权益并严防潜在风险,建立风险管理的动态机制。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