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请华强北迅速开发量产:科学家研发AI激光炮塔击杀蟑螂,项目已开源

发布时间: 2024-01-31  被阅览数: 195  次 来源:中泰兴盛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原创 文摘菌 大数据文摘

大数据文摘出品

广东的同学应该都体验过蟑螂的折磨。

没到过南方的同学可能不太理解:“区区一个蟑螂,那不是一拖鞋的事”?

不,北方人眼中的蟑螂和北方人看到的南方蟑螂是不一样的。

据说,蟑螂还有特别强的进化能力,蟑螂药只能管几代,只要用几次,蟑螂就能产生抗药性,生物消灭感觉有点难。

生物消灭不行,那物理消灭呢?

同样是饱受蟑螂折磨的老外,其实也一直在想招对付蟑螂,这不,一款专门针对蟑螂的人工智能【自动激光武器】诞生了。

这种武器能够在1.2米的范围内,对单只蟑螂进行物理毁灭——用激光直接烧穿,相当凶残。

AI,快去捕捉那只蟑螂!

这个项目思路很简单,就是通过机器视觉捕捉蟑螂,然后再对激光进行制导,对准蟑螂发射。

说来容易,但是很多细节也需要考虑。

比如如何确定蟑螂在三维空间的位置,毕竟蟑螂的个头也不算特别大。

为此,研究人员采用的是Jetson Nano小型计算机(CPU 四核 ARM cortex-A57 MPCore 处理器,NVIDIA)处理来自两个相机(IMX219,索尼)的数字信号,并确定目标昆虫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

神经网络团队选用的是YoloV4-Tiny,用来识别实时视频中的1个目标,分辨率为416×416像素,研究人员表示,之所以选择是因为它的响应速度快、准确性高。

为了训练神经网络,研究人员专门养了一堆蟑螂,拍了1000多张照片,然后做了数据标记,在不同的框架中对模型进行了测试,最终达到了快速(30-35FPS)准确识别蟑螂的效果。

来自中国的激光武器!

准确识别蟑螂的三维坐标之后,就要对准蟑螂照射激光了。

为此,研究人员使用了三种激光器,三款激光器都来自中国品牌Oxlasers:

功率300mW,调焦激光头450nm

功率1600mW,调焦激光头808nm

功率100mW,调焦激光头660nm

对照组对蟑螂不进行干扰,实验组(N=15组,60只蟑螂)用激光照射。

研究人员用100mW的低功率激光激发蟑螂活动,用两个激光功率(300mV和1600mW)和两个距离之间的激光和装有蟑螂的盒子(600mm和1200mm)。对1600mW的激光不同光斑尺寸(2mm,3mm,5mm)也进行了测试,以确定激光强度的有效性。

结果发现,激光组的蟑螂比对照组的蟑螂相比,明显受到打击尝试逃跑,所以跑动的距离更大。

并且,当对蟑螂采用1600mW的激光,并且将光束缩小到1mm时,能够直接杀死蟑螂。

一下子,世界就清净了。

开源项目,希望未来能实现量产

这个项目是Ildar Rakhmatulin的一项最新进展,上周发表在《Oriental Insects》杂志上。

此前,他还尝试用同样的手段消灭蚊子。

该项目目前全部在GitHub上开源,Ildar Rakhmatulin表示,其他人可以尝试,只要他们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当然,这款激光除蟑螂设备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家庭使用,至少现在还没有。

Ildar Rakhmatulin说: “我们不建议这样做,因为这样做有点危险……激光不仅能伤害蟑螂,还能伤害你的眼睛。”

不过,这至少是开了个头,万一以后能量产,那可真是大快人心了,谁不希望看到蟑螂被激光满世界追着打呢?

相关报道:

https://www.vice.com/en/article/dy743w/scientists-create-ai-powered-laser-turret-that-kills-cockroaches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0305316.2022.212177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wZunUqHbiU

https://github.com/Ildaron/Laser_control

原标题:《请华强北迅速开发量产:科学家研发AI激光炮塔击杀蟑螂,项目已开源!》


相关新闻
北京灭虫,杀蟑螂公司,北京灭虫公司,专业除虫,专业灭虫
北京灭虫,专业除虫,专业灭虫

中泰兴盛logo

版权所有:北京中泰兴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10594号

杀虫公司 除虫公司 灭虫公司 北京杀虫公司 北京除虫公司 北京灭虫公司 消杀公司 消毒公司

上一篇:九成人不知道蟑螂“克星”,教你这个方法,家里蟑螂“一网打尽”!生活日报2023-07-06 17:28山东生活日报2023-07-06 17:28山东

下一篇:杀蟑螂最有效的方法?土方法治理蟑螂齐鲁壹点2022-10-17 16:21齐鲁壹点2022-10-17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