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进入林区小心蜱虫!被咬伤后可能罹患森林脑炎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3-07-21 15:37北京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3-07-21 15:37北京

发布时间: 2024-01-23  被阅览数: 312  次 来源:中泰兴盛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健康时报记者 徐诗瑜 刘静怡)“我被草爬子咬了!”这是韩淑祯近期在门诊听过最多的一句话。韩淑祯是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蜱传疾病研究所副所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从事蜱传疾病研究20余年。她见过许多神情慌张的患者,刚从山上下来就直奔医院。
蜱,民间俗称草爬子。每年4月至9月,大量蜱虫活跃在森林里、灌木丛中、草原上。少数人被蜱虫咬伤后,可能罹患森林脑炎。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森林脑炎的自然疫源地。”韩淑祯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在大兴安岭地区,年均蜱咬伤就诊人数约为2000到3000人。据文献报道,森林脑炎的病死率可达10%~20%。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
专家简介:韩淑祯,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蜱传疾病研究所副所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脊髓疾病、肌病、森林脑炎、莱姆病等疑难病症的诊治。出诊地点:内蒙古林业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出诊时间:周一、周三
蜱虫喜欢在温暖、湿润、柔软的部位“安家”
蜱虫喜欢在温暖、湿润、柔软的部位“安家”,如人们的头皮、颈部、耳后、腋窝、腹股沟等。叮咬时,草爬子会释放类似麻醉剂的物质,不易被人察觉。发现时,常常已吸饱血,甚至长成半个绿豆大小。
蜱虫可能会被带回家中,叮咬在家的老人或孩子。韩淑祯告诉记者,曾有8个月的婴儿被家长带回的蜱虫咬伤。一旦叮咬,它们不容易被清除掉,人们需要转而寻求医生的帮助。
她还曾遇到患者把蜱虫带到诊室的情况。数日前,一名患者刚解开上衣,韩淑祯赫然看见一只草爬子叮在他的腰部皮肤上。患者的局部皮肤已出现红肿,只能依靠皮肤科医生介入处理。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每年门诊收治的2000余名蜱咬伤患者中,70到150例确诊为森林脑炎患者。临床中60%至70%表现为轻型,症状表现非特异性,具体表现为发烧、头痛、周身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森林脑炎的中重度病人,常常表现为头抬不起来、说话含糊不清以及吞咽困难。韩淑祯告诉记者,中重型的森林脑炎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的特征,如严重的头痛、脑膜刺激征,癫痫发作、肢体瘫痪、垂头征,甚至出现认知障碍等精神症状。
让韩淑祯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年仅22岁的年轻男子。深山密林中,他才刚刚觅得一份守护大山的工作。一只小小的草爬子险些夺走了他的生命。他是被蜱虫咬伤数日后才出现症状的,那只小小的虫子几乎被遗忘了,直到他高烧不止,被送进医院。
韩淑祯见到他时,病人高热抽搐、意识不清,出现明显的肢体瘫痪,迅速被确诊为森林脑炎重型。他呼吸困难,医生只能给予他呼吸机辅助呼吸,并辅以对症治疗。命保住了,后遗症却只能伴随他终生。他的头只能永远低垂着。上肢的肌肉渐渐萎缩,无法抬起。躯体的退化尚且能够忍受,更难以忍耐的后遗症是认知障碍。数月后,韩淑祯见到的小伙子已经变得呆呆傻傻,理解力变差了,记性也逐渐退化。
一名青年的前途被一只小小的蜱虫斩断了。在韩淑祯心里,对森林脑炎的迅速诊断、及时治疗变得无比重要。如果能早一点发现,如果多一些人了解,一些悲剧或许就可以及时被遏制住。
当时,我们还不知道什么叫森林脑炎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第一次接诊森林脑炎的病人是在上世纪60年代。韩淑祯介绍,神经内科的医生们口耳相传着“第一例”患者的故事:患者出现了高热和典型的垂头征,经过仔细询问,患者才想起曾经被蜱虫叮咬过。那是典型的森林脑炎症状。不过,在当时,森林脑炎仍然较为罕见。这名患者辗转到了北京,才最终得以确诊。
20世纪90年代,对于森林脑炎的认知进一步加强。这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以入侵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全沟硬蜱是最重要的传染媒介,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上世纪90年代的神经科只有30多张床位,一个抢救室。最艰苦的时候,30平方米的抢救室只能放置两张床,两台呼吸机。”韩淑祯回忆起刚来科室的情况,病人较多时,病房床位不够,办公室的前门、后门、窗户底下都摆放了床位。在保障治疗安全的前提下,走廊上也加满了床,尽可能多地收治患者。韩淑祯至今都能回忆起那个燥热的夏天,病人发烧后用白酒擦浴降温的场景,空气中都弥漫着酒精的味道。
不过,随着蜱传疾病的认知逐渐加强,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内首家脑炎专科。而后设立了内蒙古蜱传疾病研究所,成立了内蒙古蜱传疾病创新团队,由临床治疗逐渐发展到临床科研相结合的模式,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病毒毒株。探讨更有效的诊断、治疗手段。历经30余年的发展,神经内科已经有了百余张床位,门诊收治蜱咬伤患者4万余人次,危重抢救成功率达到90%以上。
韩淑祯近日收治了一名新冠病毒合并森林脑炎的中年患者。5月中旬,这名患者在野外采野菜时被蜱虫咬伤了,他并未引起重视。6月初,病情急速发展,高热不止,脖子发硬,右上肢也出现了明显的瘫痪。新冠病毒的治疗并未起效,反应却日益迟钝。随后,医生提醒患者妻子回忆,是否有共患疾病的可能。
“他被草爬子咬过!”当妻子反应过来时,医生立即建议他们转诊到内蒙古林业总医院神经内科。韩淑祯立即给这名患者进行了腰穿,腰穿结果提示病毒性脑炎,脑炎病毒的检测却显示为阴性。根据韩淑祯的经验,新冠病毒的病毒载量过高,对于免疫力产生了冲击性的影响,很可能会影响到脑炎病毒检测的准确性。既然患者的多个表征都体现为典型的森林脑炎,他们决定采取对应的疗法。
这一局果然赌赢了,一周后,患者的病毒脑炎检测呈阳性。经过一周的治疗,他已经从ICU转入普通病房。查房时,韩淑祯问:“您记不记得我们是谁?”患者只是意识朦胧地摇摇头,治疗疾病的过程他完全忘记了。但森林脑炎及新冠病毒都得到了及时治疗。
接种好疫苗再上山
韩淑祯表示,即便草爬子可能会隐藏在深山密林的各个角落“袭击”每个人,森林脑炎仍旧是以预防为主的疾病。“我们常常跟老百姓说,经常上山的人群,一定要打疫苗,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措施。”
森林脑炎疫苗的应用在我国已有不短的历史。1952年,我国从森林脑炎患者脑组织标本分离出森林脑炎病毒,并在1953年成功研发出森林脑炎灭活疫苗。随后几十年间,鸡胚细胞核地鼠肾细胞制备的森林脑炎疫苗和地鼠肾细胞新型纯化疫苗陆续问世,这一手段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森林脑炎疾病的发生。
几十年的应用证明了这一疫苗的预防效果。目前,我国使用的森林脑炎疫苗,仍旧是基于我国森林脑炎病毒“森张株”自主研发的纯化疫苗。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提前为防火队员及从事野外生产作业人员注射疫苗,已成为每年春季的“标配”。
不过,因为体质、个人意愿等多种原因,很难实现森林脑炎疫苗的全覆盖。韩淑祯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森林脑炎的重型患者往往是外地进山工作的临时人员。不了解森林脑炎的危害,不重视疫苗接种,成为无职业群体森林脑炎重症占比更高的原因。
预防森林脑炎的疫苗发挥作用需要30天,注射完第一针一个月后,还需注射第二剂加强针。而来到林区从事采摘等工作的临时人员,往往到需要干活的时候才来到当地准备进山,“他们没有时间打疫苗,或者来不及等到疫苗发挥功效。”
对于散在的游客和临时人员,提前做好保护工作,仍是有效手段。韩淑祯提醒,由于蜱虫的爪子有较强的附着力,在上山前,应该将自己的长发盘起,选择领口、袖口和裤脚口收紧的服装,衣服最好选择光滑面料。进入林区后,不要随意离开栈道。在草丛、灌木丛中活动容易导致蜱虫爬到身上。
随时保持警觉,随时检查,是应对蜱虫叮咬的重要防线。从山林中离开后,抖抖自己的衣服、洗个澡,就能在极大程度上隔绝蜱虫的干扰。此外,在韩淑祯看来,及时向当地百姓和游客进行森林脑炎的科普宣教,同样是预防森林脑炎的重要一环。
与蜱咬伤患者打交道多年,她见过许多粗暴处理伤口的患者,用火烤、用刀剜……这些不正确的处理方式,常常导致伤口溃烂和感染。此外,被携带病毒的蜱虫叮咬后有发作潜伏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概一周到十天患者才会发病,如果没有及时送医,同样会导致病情恶化。
“就算被蜱虫叮咬了,也不要慌张,应该及时向专业医疗机构的医生求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有可能减少重症森林脑炎的发生。”韩淑祯说。
举报/反馈


相关新闻
北京灭虫,杀蟑螂公司,北京灭虫公司,专业除虫,专业灭虫
北京灭虫,专业除虫,专业灭虫

中泰兴盛logo

版权所有:北京中泰兴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10594号

杀虫公司 除虫公司 灭虫公司 北京杀虫公司 北京除虫公司 北京灭虫公司 消杀公司 消毒公司

上一篇:被蜱虫咬了 切忌“生拉硬拽”光明网2023-06-12 07:42光明网2023-06-12 07:42

下一篇:北京疾控提醒:夏季小心“蜱虫病”光明网2023-06-25 14:35光明网2023-06-25 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