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蜚蠊目又名蟑螂,它可以分为几科,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 2024-01-27  被阅览数: 194  次 来源:中泰兴盛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蜚蠊,又名蟑螂,英文名 cockroaches。到目前为止,蜚蠊分类系统尚未完全统一,不同学者赋予它的分类地位并不完全一致,根据蜚蠊经典分类学家M.L.Roth(2003)建议,蜚蠊类群作为一个亚目,归入网翅目 Dictyoptera,可分为6个科,即:蜚蠊科 Blattidae、姬蠊科 Blattellidae、地鳖科 Polyphagidae、硕蠊科 Blaberidae、隐尾蠊科 Cryptocercidae、蠊科Nocticolidae。全世界已知蜚蠊种类约有4337种,中国已知250多种。近几年蜚蠊已知种数量有所增加,但增幅较缓。

蜚蠊个体大小因种类不同而差异非常大,小的体长仅有2mm,但某些大型蜚蠊体长可达100mm,甚至更大。体宽而扁平,体壁光滑、坚韧,常为黄褐色或黑色。有些种类体表密覆短毛。头小.三角形.常被宽大的盾状前胸背板盖住,部分种类休息时仅露出头的前缘。有些种类前胸背板特化,长有瘤突或角,后者可用于个体间角斗,争夺领地或配偶。有些种类甚至可以发出声音吓走捕食者或竞争对手(如生活在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发声蜚蠊)。复眼发达,但极少数种类复眼相对退化,复眼占头部面积的比例相对其他种类小,单眼退化,触角长,丝状,多节:口器咀嚼式。多数种类具两对翅,盖住腹部,前翅覆翅狭长,后翅膜质,臀区大,翅脉具分支的纵脉和大量横脉;极少数种类前翅角质化.似甲虫;或短翅型,雌雄虫前后翅均不达腹部末端,或雌雄完全无翅,或雌雄异型,雄虫具翅,雌虫无翅。3对足相似,步行足,爬行迅速;跗节5节。腹部10节,腹面观多数可见8节或9节,尾须多节。雄虫第9腹板(下生殖板)有1对尾刺(腹刺),具有尾刺的蜚蠊种类,若龄雌虫(1-2龄)也具有尾刺,但是3龄后尾刺消失;少数蜚蠊类群雄虫无尾刺:雌虫产卵器小,不外露;少数种类腹部末端隐于特化的第7腹板之内,难以分辨雌雄(如:隐尾蠊)。渐变态。

蜚蠊适应性强,分布较广,有水、有食物并且温度适宜的地方都可能生存。大多数种类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在温带地区,在人类居住环境发生普遍,并易随货物、家具或书籍等人为扩散,分布到世界各地。这些种类生活在室内,常在夜晚出来觅食,能污染食物、衣物和生活用具.并留下难闻的气味,传播多种致病微生物,是重要的病害传播媒介。但也有种类(地鳖、美洲大蠊)可以作为药材,用于提取生物活性物质,治疗人类多种疑难杂症。野生种类,喜潮湿,见于土中、石下,垃圾堆、枯枝落叶层,树皮下或木材蛀洞内、各种洞穴,以及社会性昆虫和乌的巢穴等生境,多数生态功能尚不清楚。部分种类白天隐匿,夜晚活动,也有少数种类色彩斑纹艳丽,白天也出来活动。

中华拟歪尾蠊

中华拟歪尾蠊 Episymploce sinensis( Walker)(姬蠊科 Blattellidae)

【识别要点】体长17-20mm,体赤褐色;额唇基线两侧下方各有一刻点,深赤褐色;前胸背板前缘、侧缘颜色略浅;前翅端部黑色;

  【分布】北京、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福建、香港、江西、湖北、安徽、海南。

左:湖南拟歪尾蠊 右:红斑拟歪尾蠊

湖南拟歪尾蠊 Episymploce hunanensis (Guo&Feng)(姬蠊科 Blattellidae)

【识别要点】体中型,黑褐色。头黑色,单眼区黄白色。前胸背板黑色,两侧及后缘黄白色。前翅黑褐色或深棕色,前缘浅黄色,端半部颜色稍浅,后翅端缘及后缘具烟褐色边纹。足黑褐色。腹部红褐色至黄褐色,尾须黑褐色。

  【分布】湖南、广西、云南。

红斑拟歪尾蠊 Episymploce splendens( Bey-Bienko)(姬蠊科 Blattellidae)

  【识别要点】中型种类,体漆黑色。前胸背板黑色,两侧缘各具1块橘红色的斑块,部分个体整个前胸背板都是橘红色或黑色。前后翅发育完全,伸过腹部末端。

  【分布】云南、贵州、四川、广西。


相关新闻
北京灭虫,杀蟑螂公司,北京灭虫公司,专业除虫,专业灭虫
北京灭虫,专业除虫,专业灭虫

中泰兴盛logo

版权所有:北京中泰兴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10594号

杀虫公司 除虫公司 灭虫公司 北京杀虫公司 北京除虫公司 北京灭虫公司 消杀公司 消毒公司

上一篇:蟑螂、蚂蚱、蜚蠊……昆虫集合?这是啥课?

下一篇:美洲大蠊具有非社会性蜚蠊的形态特征